close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生活博物館離喜來登酒店很近,只要經過一個大公園就到了,所以我們用走的過去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走出喜來登酒店,剛好中午1點,日正當中,太陽非常大,回頭拍酒店背面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公園裡有魚的造型裝置藝術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們怕曬,沿著樹蔭走,很快地就來到澎湖生活博物館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比比跟咪咕買學生優待票30()。我和比爸在KLOOK買專案優惠票99(雙人) (),原本全票1人就要80元,所以便宜許多,而且比爸又用KLOOK點數折抵,根本沒花到錢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一進去,就是澎湖玄武岩背牆,請工作人員幫我們合影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旁邊還有海鷗照片,將澎湖元素展現出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樓層配置圖,主要展區在2樓及3樓,1樓的兒童探索區剛好還沒到開放時間,所以我們就直接從上2樓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來到2樓,首先就是海洋澎湖展區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們腳底下是海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荷蘭船模型

早在16世紀,荷蘭的造船業即十分發達,當時製造的「平底快船」,結合商船與戰艦的優點,是造船技術的大突破,亦是當時歐洲海運的主力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將軍一號的發現

澎湖縣民黃加進先生在潛水時,無意間發現埋藏海底的陶瓷片,疑似沉船古物。之後多次下水撈起七百餘件相關古物,其中不乏完整的瓷杯、陶瓶。在1986年間向澎湖縣政府提報「澎湖海域無主古物發現單」,由教育部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組成專案小組,進行探勘與發堀工作,並以發現地點-將軍嶼,將沉船命名為「將軍一號」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船艙古時稱為「尖櫃」,俗稱大公厝仔,分左右兩間,分別住大公(船長)及出海(船主)兩人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船有開眼,龍目光彩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清、鄭海戰

澎湖雖為蕞爾彈丸之地,自古以來,即因為在重要航線上,以及台灣之屏障,不少重要戰役均以澎湖群島和鄰近海域為主戰場,故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。

清、鄭海戰為其中最大規模之戰役。1683年清廷水師提督施琅率軍由福建銅山出發,經花嶼入泊八罩島(今望安島),隨後北上與鄭軍劉國軒所率的艦隊在媽宮港外海激戰。清軍獲勝,接收澎湖,劉國軒兵敗,由吼門水道逃回台灣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扼守媽宮港

媽宮港位於澎湖灣內的小海灣,馬公灣西側有馬公半島的金龜頭及風櫃半島的蛇頭山扼守,為商船、軍艦停泊的設施良港。

為確保航運通暢與島上安全,歷代政府於金龜頭、蛇頭山及西嶼都有屯兵戍守。尤其清法戰爭後,劉銘傳瞭解砲台與港口防禦的重要性,遂引進西方要塞砲台防禦觀念,重新規劃西嶼東砲台、西嶼西砲台、媽宮金龜頭砲台、大城北砲台、東城砲台等,以防衛澎湖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民間信仰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三大公廟-天后宮、城隍廟、觀音亭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今年乞 明年還 誠信為先

澎湖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五到十七熱鬧三天。民眾在元宵節期間除在晚飯後抽空到宮廟上香祈福、乞龜、看熱鬧之外,家中也多會準備幾隻「龜」來拜。早期用的都是用糯米粉製成的肪片龜,近年則流行黃金龜、金錢龜、米包龜等,不但種類繁多,還附有五彩霓虹燈裝飾,把澎湖的元宵節點綴得更加絢爛。

民眾到廟裡「乞龜」的方法很簡單,先上香祈求並表明明年要奉還的「利息」,再擲茭詢問神明的意見。如果擲出一正一反的「聖杯」,便可將平安龜請回去,拜過家中神明,再和家人分享,祈求新的一年人人平安順遂。

元宵的乞龜活動也含有建立個人誠信的社會功能,如果乞龜者未依照「約定」如期奉還,宮廟的主事者會在元宵節前,用紅紙把他的姓名和「債務」公布在廟門口的牆上,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賴帳,以免自己的信用破產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肪片龜()、黃金龜()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大米龜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銅板龜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冬至食祖 卜豐年

每年冬至,澎湖的每一個宗族多會在全族祭祖後,以公共祖產負擔或族丁分攤開銷的方式舉辦全族的聚會,俗稱「食祖」或「食冬」。冬至的家庭祭祖則會以糯米「粹」捏製牛、羊、豬、雞、魚、狗等牲畜(俗稱「雞母狗仔」),做為供品,祈求祖先保佑家中六畜興旺、五穀豐登;祭拜過後,雞母狗仔還可以充當兒童的玩具及零食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中元拜門口

澎湖人在農曆七月的「中元節」,除了祭拜祖先之外,下午多還會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(稱為「拜門口」),有些村落也會在廟埕舉辦祭孤的普渡儀式,俗稱「拜宮口」。

不過澎湖各地拜門口及拜宮口的時間並不一致,有些村落會依照自己的傳統,在中元節之外另外安排其他的日子來拜門口或拜宮口,幾乎從月中到月底天天都有人在祭拜好兄弟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清明掃墓 慎終追遠

澎湖有一句諺語說:「公媽儘看清明七月半」,因為清明和七月半是澎湖人除了過年以外的盛大祭祖日,一般人多會在清明前後返鄉掃墓,同時以「薄餅」(即台灣各地及金門所稱的「潤餅」)祭拜歷代祖先。

澎湖人清明掃墓,除了在墳上壓墓紙之外,還常常會在現場把帶殼或要剝皮的祭品吃掉,再將皮、殼撒在墳上,祈求子孫可以「吃到脫殼」(脫胎換骨之意)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補運‧祈求一家老小都平安

「補運」,為澎湖居民消災解厄的傳統習俗,除農曆每月初一、十五外,馬公城隍廟更於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盛大的補運祭祀。

補運當日,信眾將紅蛋(或帶殼龍眼、花生、荔枝等)擺置甜糯米飯(或麵線、紅圓)上,並備妥香、金紙、補命錢、名單紅紙等物品,祭拜之後,焚燒金紙、補命錢,將紅蛋輕輕敲擊桌面四角,剝去蛋殼,象徵除去霉運,運途順遂,祈求家人來年都能趨吉避凶,否極泰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做山-農的生活 菜宅

澎湖土壤貧脊,風強雨少,農作的環境十分惡劣,除了設有防風牆及水井的「菜宅」之外,其他的旱地每年只能在夏半年勉強種植一些甘藷、花生及高粱等雜糧作物。旱田的農作物生長全靠雨水,和摻雜著許多海砂的堆肥,生產力低落。因此花生和高粱多以「間作」的方式來與天爭地,並且要隔年和甘薯「輪耕」,以免耗盡地力。即使這樣苦心經營,所能生產的雜糧仍然只夠半年的食用,其條件之不利不難想像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栽培甘藷苗及蔬果的傳統菜宅

澎湖菜宅的主要任務是培育甘藷種苗,兼種各類蔬菜水果。通常在前一年的中秋節前後,農民就會在菜宅的內側(主防風牆邊),以甘藷的塊根育苗甘藷栽;到第二年「驚螫」到「穀雨」之間(陽曆3月初到4月底),再將甘藷苗剪成約60公分的小段,移植到旱田中,入秋以後才能採收甘藷回家鮮吃或加工(切細曬乾)貯存起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菜宅的灌溉水源

菜宅除了防風之外,須有灌溉的水源才能維繫澎湖農業園圃的生機。由於澎湖地表水缺乏,大部分的菜宅多以井水灌溉;只有極少數水源特別豐沛的村落,會有一些小山溝內涓涓的泉水,可以由兩個人合力用「戽斗」把水舀拋上來澆菜。其他地區都必須視地下水位的高低,以不同的鑿井、汲水方式來灌溉;大部分地區的菜宅都要挖鑿比較深的圓井,再靠轆轤或徒手來汲取井水,也有部分地區可以挖鑿比較淺的「畚箕井」,農人可以循著井梯下去把水挑上來使用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望安花宅聚落場景模型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菜宅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模型四周圍設置知識互動問答,加深遊客的印象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討海-漁的生活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撿螺仔與扒蛤仔

澎湖群島廣大的潮間帶,盛產種類繁多的螺貝類,採集經濟性螺貝是全年性的生計活動。

在農曆初一、十五的大退潮期間,澎湖居民大多會提著簍筐,帶著「螺仔鉤」或「扒仔」下海撿螺仔、扒蛤仔。在昔時生活較為困苦的年代,撿螺仔與扒蛤仔是許多澎湖孩子協助家庭生計的一項「家庭作業」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挑螺仔

挑螺是澎湖居民生活的「基本功夫」之一,通常會將煮熟的螺仔以容器盛裝,提到磚坪腳或門檻前,用針挑出螺肉,當天餐桌間又多了一道美味的配菜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煮魚與曬魚

1.醃魚2.蒸煮3.曬魚4.揀選裝箱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石滬捕魚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「滬碇」又稱門檻、門碇、石碇等。

滬碇是指在「滬門」下方沉入水中處,以一塊長形的大石塊或多個小石塊堆疊而成,高度不及「滬房」的門檻,其功能是為了防止已經進入「滬房」的魚群從「滬門」的開口處逃走,有改善石滬的集魚效果會受到潮汐大小而影響的缺失,還有在巡滬時可以更方便架設漁網以封住「滬門」進行漁獲的圍捕。

大家有注意到裡面較高、外面較低嗎,就是為了防止魚跑掉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石滬的石頭上還附著各種的貝類()及藤壺(),比爸還特地摸了一下,假的!!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石滬常見的十種魚獲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2樓的最後一個小區域是民俗曲藝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和咪咕來拍照,背牆照片是通樑古榕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有注意到咪咕變換手勢嗎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到了3樓,首先看到的是澎湖的建築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就地取材的澎湖古早厝

澎湖古早厝的建材,除木料、磚、瓦須由唐山或台灣本島輸入外,其餘多取自居民生活周遭的自然資源,如咾咕石、汕石(細質咾咕石)、玄武岩、石灰及沙土等。

當屋主有籌建的計畫時,通常需要數年張羅建材。取海沙要靠自己駕牛車到海邊裝運,咾咕石、汕石則請專人到潮間帶去挖掘;運回來的沙、石均得經過長時間的堆置,接受雨淋日晒去除其中的鹽分,以免日後砌牆時影響其耐久性。至於玄武岩加工的建材或由砱仔、蚵殼燒製成的石灰,則必須向鄰近村里的專職工匠或業者訂購。

戰後建材工業已朝向大量、迅速、規格化的生產方式發展,澎湖民宅建材的使用也逐漸改變。傳統咾咕石、玄武岩的利用需要耗費大量工時,遂由紅磚、空心磚所取代;而水泥、水泥瓦也分別替代了石灰、紅瓦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傳統建築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清陶製綠釉瓦當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傳統四櫸頭建築()、水泥瓦房建築()、二樓三國宅建築()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傳統合院的生活機能

「大厝身」為四櫸頭的主體建築,規模以三開間為主,空間組成包括中央的「廳」、左右「房」、以及廳前的「簾前」與戶前的「戶巷」。

1、「廳」又名「大廳」,是民宅的重心所在,舉凡祭祀神明及祖先、接待重要賓客、執行家法、以及婚喪等重要儀式皆在此舉行。

2、「房」的角色較具私密性,是休息、睡眠與生育後代的空間;廳左側的房為當家者的居室,廳右側的房則供家中退休的長輩或長子居住。

3、「簾前」位於大廳正面壁前方、屋簷下的半戶外空間,主要作為出入廳或房的過渡空間,在未設有「亭」的民宅中,「簾前」即是居民納涼、工作及休憩的場所。

4、「戶巷」為「房」與「間仔」的接續空間,是民宅中的橫向通道,由此可與鄰宅的側門及戶巷相連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3樓俯瞰望安花宅聚落場景模型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婚嫁用品(左上)、結婚禮服及喜餅(右上) 、坐月子補身食品(左下) 、生子彌月(右下)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祭祀祖先

面對神桌,中間供奉神明,左邊則是供奉祖先。當要祭祀祖先時,會將供桌稍微往左移。這在台灣本島閩南家庭也是有同樣的習俗,連同婚嫁生子,台灣本島與澎湖都差不多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阿嬤的老灶腳,比爸台中老家以前也有一個類似的廚房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不可無魚的澎湖餐食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 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石塔()、石敢當(),均具有鎮煞驅邪的功用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三仙塔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民國71年至今的舊照片及物品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上面這個小椅子,就是以前鐵馬的兒童座椅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左上的縫紉機我以前家及比爸台中老家都曾經有過。左下的錢幣10元、50元、100元比爸以前集過,現放在台中老家。右邊這2個東西收音機及草鞋就沒有過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偉士牌機車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生活博物館的舊收銀機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【牛灌管】,當下覺得很特別但不知是什麼功用,回來查網路才知功用如下:

早期牛隻生病時,沒胃口吃食喝水,農夫常自削竹筒製成餵食器,把草藥摻在流質食物裡,灌入牛口中。操作時,一人以竹筒尖抵住牛嘴邊,一人讓牛頭向上仰起,牛嘴自然張開。

PS.現科技進步,已開發軟管灌食器,幼畜甚可一人操作即可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館藏各類文物,以器物類最多,達6千餘件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剪報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博物館分布圖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博號,寓意生機蓬勃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這個是中正公園運動場,最右邊則是縣立游泳池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可以看到喜來登酒店,甚至澎澄酒店及澎坊三號港也可看到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前方就是馬公港,左邊比較近比較矮的建築物就是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,我們LIKE澎澎集章冊禮物兌換地點就在那裏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菊島依戀-影片長度14分鐘

一位離鄉到台北工作的澎湖女子,在歷經多年的外地忙碌工作生活,家鄉的影像不時迴盪於夢中。一次偶然的返鄉旅程中,感受到澎湖好多記憶的美好,點燃對家鄉的種種思念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們稍微停留了一下,就到一樓兒童探索區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這邊開放時間為上午9:00-11:00及下午14:00-16:30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各種的海蝕地貌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菜宅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小朋友了解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大風吹,讓小朋友動手搖,感受澎湖的強風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拉起繩索,體驗收網的樂趣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地板做了海底造景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上面有個風帆,比比被藍光遮住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 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們坐在廟埕休息一下,並聽故事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結束參觀,我們到外面拍拍外觀及造景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大茶壺,後方就是孔廟,天氣太熱,就沒有再去逛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回頭望就是大公園,這2天常拍到的澎澄酒店、澎坊三號港、雅霖酒店、喜來登酒店通通在後面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中心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我們到裡面兌換LIKE澎澎集章冊禮物,換了1個員貝明信片及1個澎湖剪影明信片組。因為這裡每天都開門,沒有公休日,且位在馬公市區,所以兌換地點就設在這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再次走回這個路口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咪咕要去公園裡玩,比爸跟比比走原路(有樹蔭)回去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公園裡的鞦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玩了一下下,實在太熱,我們就回喜來登了。

1130619-5澎湖生活博物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愛的城堡 的頭像
    愛的城堡

    這是我們愛的城堡

    愛的城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