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菓葉灰窯行程結束才10點半,原本安排下一個行程是去奎壁山摩西分海,但看網路上資訊要到11點半才能通行,加上很熱大家想找個地方吹冷氣,而且我的頭很不舒服,有點中暑的感覺,所以就決定先來南寮古厝稍微逛一下後,就去吃飯休息。
我們到了南寮古厝原本要停在一家剉冰店門前遮陰處,並進去吃剉冰,結果沒開且門口的阿伯不讓我們停車,只好改停隔壁廟旁的的樹下。
南寮社區壁畫,春牛圖。
轉動浮球,利用廢棄的浮球鑽洞打造具有環境意識的裝置藝術。
許返古宅建於清朝時期,大約是1851到1861年間,格局屬於一落四櫸頭,也就是有著三開間的廳堂、東西對稱各二間的廂房、還有天井空間的格局。建築主體也是以硓𥑮石為牆面的澎湖古厝,幾經翻修仍保存完好,由於它的道教法師宗教背景及藝術價值,被澎湖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。
道教法器
修建年代表及建築特色
許返介紹
要離開前,看到開放時間是週六至週日,但今天是星期二,不知為何會開放。
社區內的一間戶外柑仔店,弄了一個龜壁海墘的造景,吸引遊客,不過今天店沒開。
南寮古厝群
趙氏古厝
古厝多以咾咕石(風化的珊瑚礁岩)為建材。
浮球秘境-在硓𥑮石建築環繞的巷弄中,懸掛著上千顆彩色浮球的裝置藝術,與地上斑駁的光影營造出令人炫目的畫面。
人蠻多的,趕緊請人幫我們拍照。
拍完合照後,我們移到旁邊去拍照。
短暫拍完浮球秘境後,再度穿梭古厝巷弄。比比不要再打哈欠了(下左)。
實在太熱了,剛好看到賣粉圓冰,趕緊買來消暑一下。
南寮社區風情
南寮133,沒有開放。
走回機車停車處,比爸剛好看到咾咕樹屋指標,便走過去拍照。
外觀已經完全被樹遮住,看不出房子的模樣。
11點多,我們就到鮮來再說用午餐並避避暑。
我們點了炒飯(2份)、炒麵及絲瓜,還不錯吃,價錢也不貴,經濟實惠。
更重要的是在這邊有冷氣吹,我們休息了快一個小時,我的頭痛不舒服情形緩解了不少。